English

群众想致富 依靠党支部

1998-07-0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唐湘岳 我有话说

新时期如何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湖南省衡阳市水东江街道办事处党委作了不懈的探索。他们组织全处387名党员积极投入“依法勤劳带头富,领导企业集体富,帮助群众共同富”的富民工程。据统计,党员创办经济实体298个、扶持农户512户,其中有186户脱贫、326户致富。

从1995年起,他们先后在党员中开展“结村共富”、“一户带三户”等扶贫济困活动,带领全处党员积极投身“三富工程”,处、村(居)委会成立了“三富”领导小组,制定了规划,大胆探索致富门路。

强处靠企业,富民靠种养,这是他们在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处党委及村(居)党支部瞄准市场,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实施丘岗山地开发、大水面开发和庭院经济开发。全处党员共办果园104个、蔬菜大棚54个、猪场103个。

依托科技致富。处党委组织党员群众观看农科教电教片,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开展送科技、送文化、送信息、送温暖“四上门”服务活动。1997年以来,群众吸收科技信息120多条,科技对农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25%以上。

党员在致富过程中认识到,新时期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不能只停留在个人致富的表面上,应该为盘活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贡献力量。水东江矿粉厂连年亏损,濒临倒闭。新河村党员伍尤章拿出自己办机砖厂攒下的10多万元积蓄,主动要求重振这一企业,愿承担原有全部债务,负担职工工资,并每年向财政上缴利润。伍尤章到厂后,严格财务制度,引进技术,开发新产品,使工厂有了起色,去年创利税5.3万元。早几年被视为鹿岐村包袱的亏损企业冲压件厂,在党员伍邵带领下,扭亏增盈,生产的农机配件年产值达100万元,利税8万元。目前,全处已有167名党员领办、帮办152个集体企业,今年一季度创产值6000万元。内洲村是贫困村,1995年人均收入不过800元。村党支部书记廖高军看到市场上蘑菇走俏,主动把自己在部队学来的蘑菇种植技术传授给回乡知青廖芝华。廖芝华很快掌握了技术,1996年创纯收入4万元。1997年,在“三富”活动中,小廖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还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编印了蘑菇种植技术要点发给本组群众。这一年,11户人家全部学会了种蘑菇。1998年,全村328户种上了蘑菇,成为远近闻名的“蘑菇村”。

为了让“三富工程”见成效,处党委建立了激励与约束机制和“三富”工作成绩档案,量化考核指标,还在党员中开展了“六个一”服务活动,即传授一项致富技术,提供一条致富信息,提供一定数量的入股资金,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帮助一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办一个经济实体样板。

办事处党校成了“三富工程”的训练基地。这里长期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轮训,不仅学政治、学邓小平理论,还开办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1997年,全处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50多场次,85%以上的农民党员掌握了一两门实用技术。

“三富工程”密切了党群关系。近年来,鹿岐村建学校、修水利、提成上缴不向农民乱摊派一分钱,党政关系大大改善。农民从心底喊出了“群众想致富,依靠党支部”。

“三富工程”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1997年,全处党员兴办领办经济实体298个,总产值9600万元,创利税1300万元。党员户人均纯收入4600万元。全处86%以上的农户都在党员的带动下兴办、联办了经济实体,初步形成了种养加、供产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格局。1997年,全处工农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较上年增长51%和30.5%,人平均纯收入2980元,比上年增加730元。近几年来,水东江连续5年被评为衡阳市社会治安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工作连续3年名列衡阳市前茅,分别被评为衡阳市的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